“全国农村中小银行主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、人民性◆■◆◆◆■,聚焦服务乡村振兴,大力创新金融产品,不断优化服务机制,有效延伸金融服务触角★■,强化农村及边远地区‘最后一公里◆■■■’的金融服务覆盖。”报告显示★◆★■◆,截至2023年末◆■◆,农村中小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6万亿元,较好满足粮食主产区、全产业链和脱贫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,推动乡村特色产业、乡土特色品牌■■★◆、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取得长足进步。
据悉,全国农村中小银行坚持★■“一省一策”推进体制机制改革■■■★■,完善公司治理,加快网点、人员、数字化转型步伐,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,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。在机构改革方面◆◆★■★,山西★■★◆■、河南■◆■★★、辽宁◆★★、四川■◆■■★◆、广西等地农合机构改革方案落地实施■★;新疆、四川多地成立地市统一法人农商银行方案获批★■★◆■;村镇银行加速整合◆★,近30家县域银行机构市场化退出或吸收合并解散。
中证网讯(记者 张佳琳)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官网,近日,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《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4》■★★◆★■。报告显示,截至2023年末,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总资产、总负债分别为54◆■◆.61万亿元、50.66万亿元◆◆★,均比上年同期增长9.2%,占银行业总资产、总负债比例分别为13◆★■◆.1%◆◆◆、13★◆■◆.2%◆◆。
工信部:5G+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■★★■★.5万个 今年将发布第二批高水平5G工厂400个
在科技金融方面,截至2023年末★■◆◆◆■,农合机构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★★■.3万亿元,同比增长103.07%★★◆。在绿色金融方面,截至2023年末,农合机构绿色贷款余额1★■★◆★◆.05万亿元,同比增长39.7%。在普惠金融方面,截至2023年末◆★,农村中小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万亿元,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◆■■◆.16万亿元★■◆■◆■,同比增长16◆★.09%。在养老金融方面■★◆★■,农合机构从养老金、养老服务、养老产业等方面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性。
在机构转型方面,一是推进网点轻型化、智能化转型★◆■■★■,拓展服务范畴■■◆,提升服务质效■■★。二是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★◆■◆、知识化◆★、专业化转型◆★★◆◆■,突出干事创业导向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、加强优秀干部储备。三是推进数据治理◆★■★、数据融合、数字风控等数字化转型,以坚实的数据基础和丰富的数据维度打破信息孤岛,为业务提供有效的技术和数据支撑。在公司治理方面,不断完善以股东大会、董事会、监事会★■■★■★、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公司治理架构,健全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管理制度体系■■◆,提升股权穿透管理能力,加强股东行为监测和规范管理。
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,报告指出,全国农村中小银行认真履行防范化解风险主体责任,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永恒主题■★◆,牢固树立审慎合规管理理念,防范化解风险取得较好成效◆◆★★■。一是加强合规管理,推进合规管理体系数字化建设,围绕合规管理架构职责开展各项工作,通过事前制度建设■★★★、事中机制运行■■★★★■、事后监督评价等步骤,积极打造“合规阵地◆★◆■”★◆■■◆★。二是加强风险管理,打造以“智能风控中台”为核心,集风险领域◆■★“数据资产、数据服务、监测预警◆■◆、智能决策、风险智控■◆★◆★◆、风控生态■★”于一体数字风控体系★★,着力提升智能风控能力★★◆■■。三是深化全面风险管理,强化信用风险前瞻防控,加强流动性风险、市场风险、操作风险、声誉风险等防范,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。四是强化不良贷款管理,通过内部处理、资产转让及金融科技等手段处置不良贷款◆◆◆■,有效降低不良贷款,提高资产质量◆■。截至2023年末■★,农合机构不良贷款率3.49%,资本充足率12★★◆.27%◆★■■,拨备覆盖率133◆◆★.1%,贷款拨备率4.65%,非信贷资产不良率1.42%,流动性比例77■★◆★.85%■■★◆,主要风险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。
中证网声明:凡本网注明◆■■★“来源★★★■■◆:中国证券报·中证网”的所有作品★■◆★★★,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、中证网★★■。中国证券报·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★★◆◆◆■,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◆■◆、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■■★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报告指出,截至2023年末,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(以下简称农合机构)各项存款总额41万亿元■◆★,同比增加3.17万亿元;各项贷款总额28.6万亿元,同比增加2.19万亿元。2023年★◆★★,农合机构实现营业净收入10314.29亿元。其中★◆■◆■★,利息收入9162◆■◆■.55亿元,同比增长3.92%,净利润2598.73亿元◆★◆。村镇银行实现净利润70.99亿元◆◆◆■■。